活动宗旨

本次活动旨在引领高校大学生,在关注教育发展、理解教育需求的基础上,面向真实需求进行作品开发,在完成作品的同时,提高面向应用、追求价值实现的意识并通过学以致用的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提高综合素质。

组织机构
支持单位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主办单位

中国教育信息化产业创新平台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承办单位

广州创显科教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

广州市坤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活动安排
作品征集
2021年11月1日-11月7日

网络初评各参与队伍在2021年11月1日至11月7日,登录活动官网,自行确定作品的

所属分类,按每类作品的提交要求及办法,在官网上提交作品,并与秘书组确认

提交成功。逾期没有提交的队伍视为自动放弃参与资格。



网络初评
2021年11月10日-11月25日

作品接受评委网络初评,角逐三等奖和进入终评竞争一、二等奖的机会。

初评结果公示
2021年11月30日

2021年11月30日,入围作品信息在公众号和官网公布。

现场终评
·12月1-7日 制作与提交终评视频
·12月8-10日 线上终评打分
·12月12日 线上颁奖典礼与研讨会

经组委会商议,最终决定将现场终评、颁奖典礼与第六届教育信息化产业创新驱动研讨会均改为线上举行


终评结果公示
为期3周公示

终评后进行3周公示,对查实有知识产权冲突及违反相关规定的作品,秘书组有权告知所在学校及地区活动组织者,取消证书并在官网公告。公示期结束后,将在官网公布评选名单,选手可下载电子证书。

奖项设置
优秀作品奖

大赛按照比赛项目分别设置一、二、三等奖,对优秀作品及其参赛队伍进行表彰。

优秀组织奖

活动设优秀组织奖若干名。对活动组织较好或推荐作品质量较髙的区域活动组织者,或作

品提交质量及数量均较高的高等院校予以表彰。


参与规则
活动对象

(一)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籍在读学生,不限专业和年级均可报名(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二)参与人员以个人或团队两种形式参加,规则如下:

1.团队人数不超过5人。如果跨校组织,需以团队第一作者的学校作为组织单位;

2.每个团队设1-2名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负责作品辅导和组织工作;

3.个人报名者和团队第一作者,必须是没有毕业的在籍在读大学生。毕业一年以内的大学生,如果是原项目组成员,允许继续作为团队成员参加,但已毕业的团队成员人数应控制在3人以内;

4.每位选手不得重复参与两个及以上组别,否则将取消活动参评资格。

投递作品形式
为体现面向教育应用创新并方便活动管理,投递作品分为以下几类:
(一)数字媒体技术类

指采用数媒技术将教学知识点以视频、动画、虚拟现实(AR/VR/MR) 等展示呈现或互动教学,如

单个或系列教学视频、教学动画等。


(二)课件类

指围绕单个或知识组的教学支持互动学习的教学资料,如带交互功能的教学课件、交互式课件、实

践教学计划与内容、微课程、网课及网络教学等。


(三)工具系统类

指能够支持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组织和教学活动实施的教学工具软件,既可以是利用新型网络软件

技术开发的独立系统,也可以是基于现有社会媒体(如微信、QQ等)的开放接口开发的功能系统,

或是利用成熟的技术工具开发面向教学、学习及校园管理场景的教育智能化应用或应用系统(鼓励

使用开放平台提供的技术接口)。


(四)教育服务应用类 (人工智能教育方向)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包含但不限于:数字孪生、大数据、云计算、智慧教育体系等)解决教学过程

中的各种应用场景和需求,对重难点的教学产品和教学案例进行设计、开发,突出数字信息与人工

智能的教学优势。


作品要求

1.     作品应与教育密切相关,在面向教育真实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开发。

2.     作品的内容必须保证健康、合法、科学,无任何不良信息。

3.     作品内容完整,符合技术与应用相关规范且具有实践可操作性。

4.     作品要求从内容到形式均为原创作品,无知识产权纠纷。抄袭作品一经发现,通报批评并取消资格。科研实验室作业、作品无权参加,参与过其他全国性序列竞赛的作品不可重复参加本次。

5.     作品信息需与活动官网中提交的报名信息一致,提交后不予更改。

6.     对于提交的内容不完整、无法运行,或提供任何虚假信息,违背相关法律、法规,涉嫌作弊行为,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等的作品,均视为无效作品。

7.     参与作品一律不退原稿,请自行保留底稿。

8.     选手在活动期间不得将作品转让第三方,或许可第三方使用。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取得指委会授权情况下,不得将活动作品用于商业用途。

9.     活动中所涉及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商标权等引起的纠纷,一律由创作者或创作团体承担法律责任。

10.    指委会拥有对活动作品的播映及改编权,及入选作品的优先代理。


报名方式
报名方式分为二种:

官网报名:登录活动官方网站http://iteachedu.cn/报名;

公众号报名:微信搜索公众号“iTeachEdu”进入报名。各高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报名参与,所提交报名表需加盖学院(系、部门)公章,扫描并上传活动官网。

活动方式
网络初评

1.作品通过网络提交指定平台。活动工作组根据作品数量,按一定比例从评选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出部分专家参与匿名评选,展示出活动三等奖及进入一、二等奖角逐的作品。评委专家与作品评选遵循同省份回避原则。

2.网络初评结束后,在活动官方网站公布结果,通知进入现场终评名单的选手。


现场终评

1.现场终评釆取作品展示和答辩的方式进行。

2.入围团队在终评前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并按细则要求将作品提交至活动秘书组。参与团队按照项目类别,在现场进行不超过6分钟的作品展示,并针对专家评委的提问进行答辩,时长约2分钟。评委根据展示和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选。

3.入围团队自行负责提供设备配置系统以回应可能来自评委的提问或演示、试用要求,现场终评将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持和帮助。


活动相关文档下载
2020年“iTeach”初赛结果公示及决赛地点更改通知(盖章)
关于参加2020年“iTeach”全国大学生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大赛防疫相关事项参赛选手告知书(含附件)
关于举办2020年“iTeach”全国大学生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大赛通知
2020年“iTeach”全国大学生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大赛作品评分标准
2020年“iTeach”网络预赛操作规程-参赛选手版
关于2021年“iTeach”全国大学生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作品展示活动终评的通知
关于教指分委不再担任2021年“iTeach”全国大学生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作品展示活动指导单位的说明


疫情防控原因,今年活动取消,感谢各校师生关注。

相关 咨询

待主办方启动赛事



报名参加


上传

作品